云酒窖App下载安装

云酒窖App下载安装
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云酒窖App下载安装 > 新闻动态 > 司马懿遗嘱:子孙不得为我扫墓!过了1700多年,发现真是老奸巨猾_曹操_曹爽_诸葛亮

司马懿遗嘱:子孙不得为我扫墓!过了1700多年,发现真是老奸巨猾_曹操_曹爽_诸葛亮
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30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司马懿,人称“老狐狸”,因其出众的隐忍能力和过人的谋略在三国时期独树一帜,几乎成为唯一能与诸葛亮一较高下的对手。凭借着深厚的忍耐力,他活到了七十三岁,这为司马家族后来的崛起、最终夺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这样一位深谋远虑的枭雄,临终前却对儿孙们作出了一项特别的告诫:“吾死后,切勿为我扫墓,世代子孙须严格遵守!”对于那些熟读古籍的智者来说,这样的遗言无疑是具有深意的。在古代社会,祭祀和军事是国家事务中最为重要的两大支柱,而祭祀制度更是源自周朝。孔子在《礼记》中有言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这意味着上位者的一举一动都对民众有着巨大的示范作用。那么,司马懿为何要做出如此特殊的决策呢?这一切的答案,其实深藏在他的一生经历中。

司马懿,出身于世家大族,年轻时便在洛阳崭露头角。随着董卓之乱,司马家举家迁至许都,而曹操因其天赋异禀的人才眼光,开始广泛征召有能力的人。司马懿在许都时便因才名流传开来,最终引起了曹操的注意。当时,曹操已经是汉丞相,麾下有郭嘉、贾诩等一批著名谋士,志得意满,深知自己被曹操召入麾下,将来定无法得到重用,反而可能因曹操的多疑而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。无奈之下,司马懿做出了极为出奇的选择:他亲自设法用马车碾断自己的双腿,借此向曹操谢绝了任命。

展开剩余76%

在曹操北征南战,逐步统一北方的过程中,司马懿始终不温不火,隐忍深藏,保持低调。许多时候,他都给人一种深不可测、心机深沉的印象,完全按照老子所说的“君子盛德,容貌若愚,浑身没有骄气”的方式行事。他始终在等待一个契机,而这个机会终于出现在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之后。尽管曹操在出征前豪言壮语,写下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的豪情壮志,但赤壁的惨败彻底打破了他的梦想。曹操深知,自己余生恐怕无法再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图大业,必须为曹魏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。而才子曹植受到了曹操的青睐,曾一度有人建议废长立幼,司马懿此时投靠曹丕,帮助曹丕稳住了世子的位置,为他日能够展示自己的抱负铺平了道路。

然而,曹丕早逝,继位的曹睿年少且尚未完全掌握政权,司马懿在此时逐渐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华,成为唯一能与诸葛亮抗衡的人物。对于“空城计”这一经典权谋,虽然很多人质疑其过于草率,但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,这恰恰是最优策略的体现。若他消灭诸葛亮,就相当于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,因为诸葛亮不仅是敌国的名将,也是曹魏最大的威胁之一。为了保全家族,司马懿最终选择了忍耐,哪怕自己因此成了别人的笑柄。这一决策,体现了司马懿作为家族主人的深思熟虑与责任感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诸葛亮、曹睿相继去世,曹芳继位。此时,曹爽成为了曹魏政权中的实权人物。曹爽虽然有勇无谋,极度忌惮司马懿,但他依然心生疑虑,派人监视司马懿的动向。司马懿感知到曹爽的用心后,迅速采取行动,将自己装病卧床,装作即将死去的样子。来访的人端来粥,司马懿故意表现得虚弱不堪,甚至在谈话中故意答非所问,表现得极为不清晰,以此向曹爽传达他病重的假象。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伎俩,放松了警惕,结果他将司马懿当作临终老人,放任其行动。

然而,司马懿并未就此束手就擒。当曹爽外出祭祀时,卧病在床的司马懿瞬间恢复了活力,精力充沛,暗中指挥司马家培养的死士,成功发动了洛阳的叛变,夺取了军械库。得知洛阳发生变故后,曹爽束手无策,竟在一封简短的书信中向司马懿投降,结果曹爽一家被满门抄斩,司马懿通过这一计策,成功摧毁了曹爽的权力。此刻,他的心中不禁浮现出当年魏武帝曹操的影像。曹操那种深沉的恐惧感,依然无时不在萦绕心头,成为他一生的阴影。

虽然他一度以为自己已摆脱了这种内心的恐惧,但临终前,司马懿依旧不禁担忧自己的家族是否也会遭遇类似的命运。因此,他向儿子司马昭发出忠告:“不可为我扫墓。”司马昭听后,立刻意识到其中的深意。除去防范可能的隐患,司马懿的提醒还有另一层深意:中国自古盗墓之风盛行,尤其是在曹操时代,甚至设立了专门的摸金校尉来进行盗墓活动。为了避免自己的墓地遭到盗掘,司马懿巧妙地设定了“七十二疑冢”,并明确告诫后代不许为自己扫墓。如此周密的安排,也令后人不得不对他的智慧叹为观止。

直到今天,司马懿的墓地依然被隐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,或许有人会偶然发现,亦或许,它将永远埋藏在历史的尘埃中,成为一段无人知晓的往事。

发布于:天津市